周末同学带着孩子到我们家玩耍,小朋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跟恐龙有关的绘本喊着让他妈妈讲给他听。同学打开绘本不到5分钟就给孩子读完了,然后跟孩子说,自己去玩吧。
我问她:你是不是读得也有点太快了吧?
同学回答:能不快吗?就那么几个字!
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观点,绘本就那么几个字,价格还那么贵,不知道它究竟贵在哪里?感觉好像价格跟实现的价值没有统一。
绘本作为阅读的一个初级的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字少图多,比较符合低幼儿童的具象化思维。
绘本是用来对低幼儿童进行阅读启蒙的。启蒙就需要有引导、有互动,而非单纯地进行文字的朗读,家长需要挖掘出绘本背后的价值。
那么如何通过正确的开启模式,挖掘出绘本的价值,结合这些年给孩子进行绘本阅读,我个人认为可以试试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观察封面,引导孩子思考——提出问题
阅读绘本前,先看封面。
拿到一本绘本,家长先给孩子指读一下题目、作者。这是一个基本的习惯。
上了小学后,经常会发现有些小同学背古诗,直接就背正文,没有题目,没有朝代,没有作者。作为家长可能就需要反复提醒孩子。
如果按照这个模式开启绘本阅读的第一步,当小朋友开始背诵古诗的时候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上面提到的那个问题了。
引导孩子观察一下封面,比如有几个人物/小动物?他它们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看到封面后让孩子猜一下觉得绘本在讲什么?想通过绘本了解些什么?等等。
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

以《How to find a friend》为例子,我们模拟一下:
家长首先读题目:how to find friend,作者:Maria S. Costa
宝贝让我们来观察一下,有几个小动物呀?
有的小朋友就看到2个/有的看到3个/有的看到4个。其实看到几个这个没有关系,小朋友经常玩大家找不同的估计很快会发现4个。有的小朋友没有注意到,家长看到了家长可以引导一下或者下次看的时候有新发现也是不错的。
不要将问题赋予答案,所有的问题都是开放的,引导孩子思考就可以。
他们在干什么呀?这是两只松鼠吗?这里有好多星星呀?我们一起数一下吧?哦,我看到星星的颜色也不一样呀,都有什么颜色的呀?
类似这样一直进行询问-思考-回答的模式。
第二:正文阅读,发挥想象,进行讨论——探索问题
在正文的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继续保持引导式提问+观察的形式,一定要注意保持亲子互动,让孩子融入其中,而并非被动的听取故事,转换角色有倾听者变成参与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观察封面的时候,家长的问题可能会比较放飞自我。在正文的阅读过程中还是尽量围绕绘本的主题、文字、图画展现进行。

还是以《How to find a friend》为例子,我们模拟一下:
基于前面的情节,松鼠跟兔子想尽了办法还是没有找到彼此。
在这里松鼠说:“At least I have my books for company." said Squirrel。
家长还是引导孩子观察页面:
松鼠他手里拿的什么,脚上踩着什么?松鼠拿的这些书是用来干什么的?在想尽办法仍然没有找到朋友的情况下,松鼠他说了什么?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引出一个小道理,即使没有找到朋友的情况下,小松鼠很积极乐观地面对,至少他还有书陪伴着他。
对绘本的每一页面的信息进行挖掘,进行深度解读。家长跟孩子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三:家长引导孩子回顾、总结——解决问题
完成绘本阅读后,可以与刚开始读封面的时候提出的问题进行呼应?可以问问孩子,你想通过绘本了解的问题了解到了吗?
回顾一下绘本的各个情节,这个绘本的好处是在最开始有一页没有路线的story map,最后一页有个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带路线的story map,家长可以根据最后的story map 跟孩子进行回顾后,再对没有路线的story map 进行路线设置,增强趣味性。
家长用绘本阅读进行抛砖引玉,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通过绘本阅读的过程让孩子了解应该如何去进行阅读,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无需说教,家长只需要做好自己,然后静待花开。相信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一定能够慢慢地完成从绘本到阅读的过渡。

关于绘本阅读我想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哦!
#经典绘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