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模式的内涵是什么,“中国模式”的内涵?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转型过程,不同的社会群体已经开始从不同的意识形态角度来定义自身的中国认同。种种意识形态的定位无助于中国认同的确立,中国认同的确立却又建立在对中国模式的客观认识之上。

惊艳于中国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的群体开始关注这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甚至“独创”中国模式一词。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待中国模式的存在及其主要内涵,在这个层面,中国模式的文明性日益彰显。模式“源于”开放,开放促进改革。

经济、政治与社会改革三大难题,范围最“窄”、难度最“低”当属经济改革。经济改革的首要问题便是打破地域与生产资料的“区域化”,为“资本主义”的良性发展提供土壤。资本主义本不应该增添政治色彩,市场机制的存在与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在巩固各国比较优势的同时,又在不经意间进行升级与创新。未被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单一的制度、效率低下的生产力,因最简单的发展动机,资本主体一步步突破特有的边界,一步步成就全球化。

政治模式改革难免触及旧有利益,通过创造新的利益集团,”做一份新的蛋糕”替代原有的“旧蛋糕”,不得不说需要十足的勇气和智慧。但是此举的成功却也离不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背离”,利益源层次分明、并无交叉却迅速实现更迭。

经济方面的混合模式既孕育于政治模式之中,成为其产物,又成为政治模式“变革”的排头兵。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模式在很多因素之中保持平衡,互相关联的同时,又在互相强化。

而社会变革,首当其冲的是对经济伦理的影响。资本者与受雇者之间的依赖和矛盾,进一步促生产业与就业之间的问题。第一次分配失效,对第二次分配提出严峻考验……

中国模式记录着过去、承载着未来。开辟新的经济利益、开放政治领域的“区域化”,开始重塑民众需要的社会认同。中国模式的真正内涵正在书写,并不应当仅囿于此。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模式牛 » 中国模式的内涵是什么,“中国模式”的内涵?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