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并非智慧
最近在读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就是解放心灵》,里面收录的是他写给学校的信。目前为止只读了前面的一小部分,不过还是让自己对于教育的模式重新有了一些思考。我们知道的教育模式有很多种:学校、教育机构、社团、家教,等等。
教育的模式其实是开放的,虽然最近教委监管的很严苛,对于课外机构的冲击很大。不过我还是觉得教育模式不必要一成不变。古希腊的教育家们随便找个酒馆开展一次辩论,里面的智慧远比学校所传递的智慧多得多。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内容,而并非形式。而教育的内容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智慧的启迪。只有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而我们的学校也好,机构也罢,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知识的传播上,而忽略了智慧的启迪。而所有的教育者,其实都有这个责任,去启迪智慧。
# 了解什么是爱的状态
我们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启迪自己的智慧。我们再要求学生学习的同时,是不是忽略了自己也应该不断学习这个事实。智慧只有在学习的状态中才能出现。而学习需要我们拥有观察生活的敏锐和热爱生活的激情。而这个时候教育所追求的“爱”就发生了。爱的状态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无限的了解过程和接纳过程。
# 平等的关系
我们的教育总是隐含着上下级的关系,校长管理老师,老师管理学生。而真正的教育关系是平等的。还是举古希腊的例子,几个学者在酒馆围坐一圈,无论你是苏格拉底,还是碰巧在酒馆喝酒的游客,都可以加入其中,都可以参与讨论,或者一旁旁听。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同样如此,四处游学、开讲,并没有什么分别。因为教育最重要的平等,不在于大家穿同样的校服,用相同的课桌。而是一种人格上和精神上的平等。在这里不应该有重点学校之分,不应该在学校里还有实验班和普通班之分。教育的公平,不在于资源的分别,而在于所有的老师和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 自由地讨论
我其实一直想着自己的教育工作室的样子。那应该是一个可以让人感受到轻松和自由的地方。在那里没有权威,没有固定的主题。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讨论,说着自己想说的话题,交流着彼此的观点,传递着彼此的智慧。我想这就是教育最舒服的一种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