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模式和方法一样吗英语,模式和方法一样吗英文?

在亲朋好友中,想必你一定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本来30分钟就能完成的家庭作业,他两个小时还没有完成,期间各种其他“小动作”,比如削铅笔、发呆、摸摸这摸摸那,总之,当你打算去看他完成多少的时候,发现才写了几行字…

问题出在哪里呢?

答案是行动力的缺乏。

想要改变这种状态,或者,避免孩子长大后变得乏行动力,作为父母,最好未雨绸缪,想想,如何做,能够避免孩子出现缺乏行动力的表现。

《成长算法》这本书从底层能力、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这三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法。

1 底层能力 – 大胆犯错

人工智能是在不断试错中进行迭代的,从而达到更好的表现,生命的进化也是如此,《盲眼钟表匠》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基因的随机突变是没有好坏的,最终适合环境的突变方向被保留了下来,随机突变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被理解成为一种试错,那么,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犯错是孩子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必要途径,它对孩子的生理与心理成熟必不可少,从中他们可以获得具体的经验和心理锻炼,变得更自信、更有勇气去探索。所以,首先,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

但是,任何犯错都有成本,如何有效试错,让孩子聪明地犯错呢?

答案是从识别问题开始,通过父母的引导,帮助孩子将错误转化成问题,鼓励孩子思考,大胆假设,然后再进行验证,如果结果与设想不符合,则进一步探索,这样,就形成了一套有效试错的闭环系统。比如,孩子和小朋友起了冲突,我们要做的不是第一时间去责备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回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冲突,下次再出现,如何做可以避免,这本身就是学习的最好过程。

2 思维方式 – 成长型思维

帮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而不是固定性思维。两种思维方式最根本的不同是将问题的归因不同,固定性思维更倾向于将结果归因为先天因素,比如智力、天赋,而成长型思维更倾向于将结果归因为后天的努力。比如,一次尝试的失败,对于固定性思维的孩子,他们会觉得是自己不够聪明,没有天赋(内因),这种归因很容易就使自己放弃进一步尝试的努力,所以对于这类孩子,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易于完成的任务,不愿意挑战。而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则倾向于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或者方法不对(外因),这种归因结果有利于他们不断挑战问题,不怕失败。

那么,孩子的思维类型形成与什么有关呢?没错,我们生活中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和态度,就会直接影响孩子思维模式的形成。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一组心理实验,发现对孩子的夸奖方式不同,竟然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夸奖孩子时,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努力上,而不是智力上,放在过程上,而不是结果上。比如,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了100分,很多家长会夸孩子聪明、厉害,这其实不知不觉地引导孩子更在乎结果,进而使他们觉得努力、困难会使自己显得很笨,为了让自己显得聪明,他们开始倾向于逃避困难与挑战。但如果家长夸孩子这次试卷的书写整齐、解题思路清晰,检查认真仔细,孩子自然会将这些看得更加重要,而不是自己的分数与名次。

当然,尽管我们需要注意我们赞扬的方式,但是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成就时,及时给予正面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游戏设计大师都深谙此道,才会有大量的孩子沉迷于游戏,仔细回想打游戏的经历,是不是我们每打完一局游戏,即使输了、无论表现有多差,仍然会获得一点经验值的增长,一定数量的金币,哪怕再游戏中打掉一个小怪,都有特别的音效与画面鼓励我们取得的这一点点微小成就,所以,即使在失败后,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去开始下一次尝试,这就是及时给予正反馈的意义,它能让被反馈者积极主动地不断尝试,直到达成目标。另外,哪怕有些家长真得学不会如何夸奖,你只需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就可以,比如“宝贝,我真为你感到开心!”

3 持续行动

有了大胆犯错的底层能力与成长型思维的思维方式,行动力的飞轮基本上就可以转起来了。那么,其中的难点在哪呢?一个是启动难,一个是持续难。要解决这两个难题,我们可以尝试这四步:

1 明确行动提示

2 迈出第一步

3 设立微小目标

4 立即庆祝

就拿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来举例,我们需要经常给好行为一个提示,比如每天洗完澡后,我们在床头孩子能看见的地方摆一本书,这样,当孩子舒服的躺在床上时,自然就看到了书,随手就可以翻起来,洗澡-看书-睡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提示闭环。迈出第一步也一样,我们许多人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但就是不去行动,我们的第一步可以变得非常简单,比如我决定做一个公众号,那么,我的第一步可以从注册一个开始,没有必要一开始就要完成一篇文章,同样,我们也没有必要一上来就设立一个特别高的目标,我们可以把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微小的目标,并在完成后就立刻清楚,这样就能很快形成一个行动的闭环,接下来,只要持续这个循环,就能最终养成好的习惯。

李笑来老师在课堂中也特别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哪怕是对健身这件事来说,只要能够持续2个月,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呢?所以,习惯的力量是撬动孩子人生复利的重要支点,而家庭教育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在孩子小时候,帮她养成关键的好习惯。

那么,作为家长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想清楚,哪些习惯是对于孩子未来成长非常重要的好习惯,然后,列出来,想办法,一项项check就可以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模式牛 » 模式和方法一样吗英语,模式和方法一样吗英文?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