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营销基因论(节选)
曾超
如果抖音每条视频都可以快进播放,它还是抖音吗?
同样的逻辑还有奢侈品牌LV坚持门店不打折的原则【年度特例除外】,因为打折就不是奢侈品该有的属性,你可能因为降价降低门槛获得了暂时的收入增长。
营销高度发达的今天,领导者首先要解答,企业最核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这个模式就是企业的固有的一种机制,不能因为竞争加剧,就轻易改变。别人的成功未必你能够复制,每个企业都有独特的核心模式,是一种管理的综合现象,也可以称之为营销基因。
中国特有的地方储备粮体制造就了一大批拿国家补贴生存的粮食企业,储备粮的收储与轮换模式就是他们的基因,这种基因使得如湖北省粮食集团下属的企业可以在原粮成本上始终领先竞争对手。
营销基因也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限制与无形边界。
一些企业专注部分特殊渠道的大客户,比如电力系统,银行系统和国家行政机关政府采购,却很难在消费品零售市场做的拔尖。
21世纪初国内的电商大战,没有哪一个成功的电商平台是传统超市创造的。
传统商场超市与电商的营销基因有着天壤之别, 超市管理者始终在思考如何在线下打败对手,可惜对手并不在那里。
世界上卖的最好的电动车特斯拉同样不是全球几个最牛逼的传统燃油汽车商干出来的。
营销基因是自上而下,自内及外,由领导者力量与产品核心价值糅合匹配的一种稳定的盈利模式。之所以类似基因,因为这种序列力量,难以改变, 过去的管理学只关注那些企业可以改变的因素,和短期作用的联系,却很少聚焦企业发展的规模上限,及最佳体量,和难以改变的因素。
人的机体组织受控于基因,医学上已经证实病人体内存在癌症基因,企业组织亦不例外。从某种角度讲就是企业的免疫系统故障。
传统营销理论认为市场份额越大越好,企业规模也是,很多企业的衰败竟然是源于无法认清自己的到底能做什么即所谓基因,而盲目扩张,拟定了不切实际的战略目标。
凡客将销售目标提到100亿元,怎么样才能让一个公司在一年的时间销售额增长整整5倍?营销理论很容易找到所谓答案,无非从扩大销售品类和扩大购买人群去下手,用户就可以在凡客上看到各种千奇百怪的东西,比如拖把?100亿的销售额代表着公司需要按照这个考核指标来给员工,对于供应商的考核、产品质量的监控都会很难维持现阶段的标准,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导致2011年末总亏损近6亿元并一蹶不振。
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营销行为的积极的表象呢?原因很简单,这就是幸存者偏差,为什么袜子总是丢失一只?因为丢失2只袜子你根本不会察觉,营销行为就是没丢的那一只袜子 。
不断焕新的各类品牌VI,产品包装,广告及代言人,店铺风潮,包围我们生活。但是据统计,快消品发布上千种新品一年后存活率不足10%。
即使有些企业在营销各方面都做到面面俱到,却依旧难逃毁灭厄运。
“我们并没做错什么,但是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听起来有些不甘、无奈,这就是诺基亚手机留给我们的最后独白。
我们现在当然可以说诺基亚没有与时俱进,没有研发智能手机,是他们没有财力吗?显然不是,是领导人不够聪明吗?也不是,还是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可笑的是在那个年代,有几个人知道所谓智能手机是什么?福特汽车创始人说过当年如果你去调研市场得到的回答是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鞭辟入里的指出,这类大企业存在体制上的先天不足, 内部架构和文化导向都在制约其创新,受制于业绩压力,没有谁愿意冒险去开拓一个暂时还不存在的市场,其实这番言论,何其像我说的基因论。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宿命论吗?,是,但也不是。
每个企业主似乎都希望做大做强,但海洋不可能每种生物都是鲸鱼,做你自己,你的品牌和你的企业,不一定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活着,是最高的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企业。如果你天生是羚羊,就不要试图学狮子独自在草原漫步。
营销基因比核心盈利模式涵盖的面更广更深,是与企业核心领导人的个性相匹配。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成为创世级别的公司,达到乔布斯和马云改变世界生活方式的境界。
多数德国中小企业都不是上市公司。它们聚焦长期目标,比如稳定和生存,以及不仅要为所有者,也要为员工、公司合作伙伴、公司赖以运营的社区等各利益方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在德国一些村办企业能称霸全球,在很多领域都是“隐形冠军”。
日本是全世界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创业超过100年的企业有2万家左右。反观国内的中小企业,据《2012中国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援引数据,我国目前有6000万家小微企业,存活十年以上的企业不到2%,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
岗野工业株式会社只有6名员工,每年的销售额为6亿-8亿日元。比较知名的技术创新是打造出细钢丝编造的麦克风外盖。岗野一直说,别的公司能造的东西不要找他,别人说造不了的东西找他。
日本NHK有一个持续了六年的节目介绍了360多位各行各业中顶尖人士。其中有不少节目的主人公是料理行业的人。包括寿司、天妇罗、和果子(日本传统点心)、鳗鱼饭、面包、蛋糕、荞麦面、烤鸡串、鸡尾酒、拉面等。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并没有盲目扩张,往往都是几十年只有一家店和几个徒弟。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一件事情。
这就是营销基因论的意义所在。就像父母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成为总统。所有的企业都梦想去上市,这正是中国中小企业的误区。
优秀的小企业同样有自己独特的基因,与大企业形成差异化,在缝隙市场中取得霸主的地位。
著名学者梁博凡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比喻中小微企业的战略思路,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进化的重点方向并非延长寿命和逃命技能,而是加速后代的繁殖,甚至成百上千的产卵,它们的生命长短并不取决于自身多么强大,而是取决于肉食动物什么时候吃掉它。[/c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