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靳莹莹.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条件支持[EB/OL].(2020-10-10)

https://mp.weixin.qq.com/s/j5cQVTuw9PRsgeza35bTpQ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于1947年出现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当时迈赖斯·迈斯教授开设了一门名为《新创企业管理》的课程,由此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中拉开序幕。如今,在大学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早已成为共识,不过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不明甚至存在诸多误解,我国大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模糊、过程流于形式,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为了促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应当加强条件支持,努力实现概念的拓展、氛围的营造、资源的筹措和制度的创设。

一、从狭义到广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支持

顾名思义,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但关于什么是创新创业能力、哪些学生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不同回答致使创新创业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部分具有经营天赋或科学天赋人群的创业技能教育,而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格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能力教育、个性化教育、合作教育、终身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集合体,其倡导每个人都要具备创新精神与创业意志,鼓励个体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应现实。[1]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以及文凭贬值的背景下,只从狭义上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不仅不能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甚至无法引起相关人员足够的重视。大学需要从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即每位学生都有必要接受创新创业观念的熏陶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出发,才能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

二、从冷清到热烈: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支持

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理念是活动开展的风向标。理念支持是指大学通过宣传与培训等方式使大学的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了解并认可创新创业教育的广义内涵与重要意义,从而避免整个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束缚在特定人群的技能教育范围内。大学需要通过院校之间的榜样学习令管理人员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发展的加速器;通过培训课程令教师明晰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创业观念塑造与能力培养两部分;通过杰出校友的经典案例或失败校友的惨痛教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总之,大学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以此提高全体人员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

三、从听课到实战: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支持

在理念支持的前提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大学提供硬件支持,其中主要包括资金、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及相应的孵化组织。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必然需要大学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和资金奖励,以此招纳优秀的师资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此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而受囿于现有的学科建制,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缺乏沟通交流,大学需要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供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比如,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创办了“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学生从本科到博士都在该基地共同学习生活,由此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最后,大学需要设置校园孵化器组织或技术转移办公室来保证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得到落实。当思维创新的成果一旦被标识与记录,无论转化与否,均会产生激励的作用,因此,这里的成果既包括阶段性进展也包括最终成果。需要注意的是,还是要积极推进学生的成果转化,不至于“只开花、不结果。”

四、从活动到规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支持

除去改善硬件条件,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还需加强软件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涉及到制度建设,而制度建设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本文只重点说明创新创业课程制度建设与运作保障制度建设。在课程制度建设方面,大学要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结构以及时间安排,将创新创业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将创新创业课程由通识课程纳为专业课程,并且将其贯穿大学四年、层层深入。在运作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建设针对各个阶段创业者的评价机制、奖励机制和反馈机制,正如悉尼大学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就通过线上线下并行的交流研讨会和主题沙龙及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做出评价与反馈。总之,将评价落实到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由此保证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与效果。


[1]王洪才.论创新创业教育的多重意蕴[J].江苏高教,2018(03):1-5.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模式牛 »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