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设计_基于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设计案例_

中等职业学校缺失的教育:对接专业创业教育——以某中职IT专业探索对接专业创业教育为例

绝大多数中职职教人并未意识到,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最为缺失的教育,并非文化基础课教育(尽管多数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差强人意),亦非专业教育,而是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

囿于“中职”二字,中职职教人在职业教育理念上有一个误区:认为中职教育如不把重心放在就业教育就需狠抓升学教育,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至于创业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教育,中职职教人潜意识认为:对中职学生来说还太遥远。持这种观点的职教人,显然宏观上看不清世界大势,微观上缺少对创业教育的深入研究且始终对创业教育停留在浅层次的认知上,就像学校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计算能力(在西方简称3R能力)还有信息化时代所倡导的计算思维能力,目的并不是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作家、数学家或计算机专家,而是3R能力、计算思维是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然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期而遇,对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个人除了具备最基本的3R能力,还需有计算思维和创业思维。近几年,随着千万计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中职学生的就业、尤其是高质量就业已不容乐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之所以越来越“偏离”职业教育“初心”,而是走与普通高中同质化的“升学”之路,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原本属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逐渐被高校毕业生“挤压”“蚕食”甚至是“鲸吞”,除非中职学生甘于无需专业、技术的“流水线”、低技能、低收入的就业岗位,否则只能往升学路上挤。可是走“升学”之路,中职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与普通高中成绩“普通”的学生相比,也无多少优势可言,仅是延缓了二至四年走进就业市场。

今天,中职学校多数学生,事实上是处于一个“读书不成、学剑又不成”的尴尬境地。因此,中职学校想走出困境,除了传统的“强技、强能”,还有一个被我们中职职教人一直忽视的第三个选项,就是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落实“创业教育”、尤其是落实与专业对口的“创业教育”,使每位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除了手中持有含金量高的“第二本护照”还需取得“第三本护照”。(注:柯林·博尔在向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交的《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新的教育哲学观念——未来的人都应具有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报告》将“创业教育”作为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种能力,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到和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

可是,我们今天仍有不少中职学校似乎忘记了“为何出发”,而是“扎堆”、不约而同的“组团”与普通高中争“第一本护照”、与同类比拚“升专”“升本”率。创业教育本属职业教育的范畴,是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反成了中职职教人争议较大的话题。

01

作为基础职业教育的中职学校有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吗?

作为基础职业教育的中职有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吗?或者是在课堂、校园开展创业教育现实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中职学校的基础性有一个理性的认知。自从全国统一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且取消初等职业教育后,三年或四年学制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则无疑成了基础职业教育。

(一)中等职业学校定位为基础职业教育是国家长期坚持的国策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2020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 进一步强调“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国家政策制定者认为:只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拥有稳固的根基,我国职业教育方能可持续发展。

显然,把中等职业学校定位为基础职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国策,国家不会因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遇冷”,中职不受学生、家长欢迎而改变这一项基本国策。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为基础职业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老师应该教什么?职校学生又应该学什么?如最新的《中等职业专业教学标准》(2021版未正式公布)(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两大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年的学习时间,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专业课程学时则一般占总学时的2/3。作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无疑是重中之重,所以《专业教学标准》建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要占总学时数50%以上。

基础性中之所以特别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凸显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是不同类型的教育,中职非普通高中的“简化版”或“改良版”,应成为所有中职职教人的共识。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性和职业性,决定了中职学校不能缺失“创业教育”,尽管在课堂上、校园内开展创业教育确实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二)创业教育课程在中职开设现状

《专业教学标准》规定专业课时占中职三年学习时间三分之二,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50%的目的,显然是为学生高质量就业、专业对口就业铺平道路。所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也被定位在“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中职教育一直以来最感自豪的是高就业率。中职课程的内容安排也是围绕着“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的目标而设置。

既然是“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自然是以“就业”教育为主,创业教育似乎离中职太远,又由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除了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意识到创业是就业的积极方式或高级形式。在中职,不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教师,由于自身缺少“创业思维”,客观上难以认同创业事实上是就业的延伸、是“自我就业”“自我雇佣(self-employment)”。从广义上说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叠加。因此,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2008年第一版,在大篇幅讲授就业教育时也会用一小节或一个课时的内容讲授一些创业的常识,这也说明创业教育在中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不过,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职教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创业其实也是解决就业难的有效手段。从2009年开始至今,多家出版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主动与一些德育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中职学校德育教师共同开发、编写了不下十种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学用书。多家出版社“扎堆”出版《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材,说明了市场的需求量巨大,间接可证明中职学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这些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事实上是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的拓展,仅是由德育课老师(思政课老师)讲授,就业内容与创业内容大体上是占6:4或5:5之间,遗憾的是专业课程老师即不关心也没有兴趣参与,潜意识认为办好专业教育已“功德无量”、创业教育是没有现实意义的空谈。

(三)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在中职开设现状

如果只谈创业教育,而回避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共基础课教师开展的创业教育之所以不被绝大多数学生、专业教师认可,也没引起职教同仁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创业教育没有与专业对接,更是与真实的创业脱节,基本上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

由于中职专业课教师很少有企业经历,更缺乏创业经历,从观念上就不认同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尽管个别有危机感、前瞻性的专业老师意识到创业教育在中职不可或缺,尝试在专业开设创业课程,但由于“孤军奋战”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难以持续。客观上,一方面是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或《人才培养方案》的专家没有意识到三分之二的专业课中有必要安排一定的课时开设与专业对接的创业课,使“创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开设与专业对接的创业教育课程,最大的困难是缺少师资和课程资源,且创业课程对师资、课程资源要求较高,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长期缺失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的主因。

(四)中职学校开设与专业对接的创业教育课程即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也是新时代的要求更是中国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引擎

作为基础职业教育的中职学校有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吗?本来不是一个问题,可中职教育“普通化”的趋势,使开设与专业对接业的创业教育成了问题。正如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所言:100年前,社会需要具备读写算等基本能力的人才。进入数字时代、知识社会的今天,需要能掌握技术工具,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知识迁移能力的人才;需要手脑并用、情知一体的人才;需要能够协同建构、合作创新的人才;一句话,需要能够创业的人才,且创业要贯穿整个教育领域。

更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的终身教育,创业教育是提升个人工作能力的职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全民教育。

作为基础职业教育的中职学校自然是有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难点是如何开设。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1919年就开始在大学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美国也是全球创业教育发展最成熟的国家,创业教育间接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美国创业教育联盟(The Consortium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在考夫曼基金会的支持下,历时四年制定并发布了创业教育国家标准系列。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都涉及到了创业教育。

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的核心政策。从1990年以来,美国每年都有100多万个新公司成立,创业者们彻底改变了美国经济,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业价值,当今美国财富中超过95%是在1980年后创造出来的。

美国第三十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曾说:“美国的事业就是企业”。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则滞后了几十年。1997年,清华大学开始实施创业计划大赛,不过直到2002年创业教育才受到教育部的重视。2014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在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将其列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双引擎”之一,成为国务院推动经济体制转型的纲领性政策。即便如此,中国也没有象美国那样,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这是中等职业学校缺失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的政策因素。

02

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

一说创业教育,中职职教人本能反应:这是大学的课程与中等职业学校关系不大,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主要是针对大学的创业教育。

其实,中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虽说从层次上是高中阶段,但教学内容的安排则是按专业设置,和大学的院系类似。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更像是大学的缩小版和简化版,也可以说是“山寨版”,比如早年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基本上照搬大学,因此,不少考上高职的中职学生常常发现在大学学习的内容与在中职学习的内容重复。事实上,原本中职与大学的办学目标也相似,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基本上是走向职场。今天之所以在中职出现“升大热”、高职出现“升本热”、本科院校出现“考研热”,原因是就业市场越来越“冷”,对于有上进心、有危机感的莘莘学子,不“宅家”就只能“宅校”了,学校越来越成为“待富”群体的避风港。

作为职教人,清楚地知道中职学校开设新专业首先要考虑的是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同理,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同样需考虑与专业对接,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除了为高质量对口就业做准备,考虑到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培养学生与专业对口的创业思维已刻不容缓。

不过,由此又会在人们脑海中产生一个疑问:创业是否可教?

第一种观点,也是多数人的观点:创业是不可教的。有学者从人格心理学和计量基因学的视角出发,论证了创业者是天生的、不可教的。职教人中的大多数应该是认同这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应是少数人的观点:创业是可教的。1985年,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写到,“存在创业的奥秘吗?创业不是魔法,一点也不神秘。创业与基因毫无关系。创业是一门学科,像任何其他学科一样,创业是可以被学习的。”这一理念被许多创业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反复引用,他们基于创业学视角的研究,认为创业者是后天培养的,创业是可教的。

从创业学的角度出发,创业是可教的,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著的《创业学》问世,并且该书从1974年首次发行至今已再版了6次;也不会有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著作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必读之书,因为彼得·德鲁克并未有创业经历。正是由于创业可教,创业成了美国的秘密经济武器。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之所以困难重重,一是观念层面,主要是中职学校的管理者、专业带头人没有意识到创业是可教的,也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二是操作层面,在中职专业教学中推行与专业对接的创业教育,远没有鼓励中职学生升学容易操作,会受太多因素制约,当然不同学校,操作的难易度也不一样。

虽同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但也可把中职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原先的老中专,有不少老中专今天已升格为高职,甚至是本科,没有升格的老中专,今天基本上都是国示范或高水平职校;第二世界是技工学校多数已升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妥妥”地第三世界则是由薄弱普通高中转制的职业高中组成,尽管“职高”早年升学办得并不怎么样,但特别“怀旧”,有很深的“升学”情结。

开展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难度最大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第三世界”,除了师资、课程是空白,大多数管理层、老师在理念上就不太接受也不太热心“创业教育”,更遑论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

作为真正的中职职教人,有些路虽然难走,如果是必由之路,我们还是要努力地走下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路。

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开展创业教育,由于有国家统编教材,难度不大,只是效果好坏值得商榷。而开展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一是国家政策并没有要求(我们缺少象美国那样的《创业教育内容标准》),二是学校即没有对接专业创业教育的师资,更没有对接专业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三是没有对接专业创业教育的环境,四是开发对接专业创业课程教学资源的成本较高,企业感到难以盈利,很少愿意参与开发创业教育课程资源。

我们知道,创业本身就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解决在一般人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且敢于尝试、敢于承担风险,这也是在中职开展对接专业创业教育的意义所在。

03

某中职IT专业探索对接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艰难历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说与做的距离”,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多数人喜欢喊口号。职教人所希望看到的是已践行且可操作的对接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而不是貌似高深的理论。

成功开设对接专业创业教育课程,首先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课程资源,二是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

(一)如何解决IT专业对接专业创业教育课程资源?

我们以某中职为例,某中职虽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第三世界”,基本上是第一、第二世界的“跟随者”。但办学有近三十年历史的IT类专业,在某些领域则常常在某省、某市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某职校曾是某省第一家中职学校高新技术考试站、微软双认证考试站,曾是某市第一家与联想集团深度校企合作,培养3C服务人才的中职学校。某职校最为成功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则是与世界500强、互联网缔造者思科公司共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该校也是某省第一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科网络技术学院。

2006年某职校IT类专业带头人,为了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引入了全球著名思科公司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顺利解决了开设新专业所缺乏的课程、师资、实训教学等短板。思科公司免费为某职校提供了专业与产业对接的精品课程,免费师资培训、免费升级课程。该校企合作项目为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节省了大量资金。尤其是企业为该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提供的与专业对接的免费的创业教育课程,可谓是全省中职,甚至是全国中职首创。

不过,某中职IT类专业,从2015年开始,才意识到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第一次尝试开设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的IT创业课程。

图1是思科公司为某中职学校提供的成体系、立体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设计_基于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设计案例_

图1

为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对接,考虑到学生第五或第六学期需顶岗实习,IT创业课程原则上安排在第四或第五学期。思科公司提供给某职校的IT创业课程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课程为线上电子教程,线上电子教程与纸质教材相比的优势是:一是可以用音频和视频,调动学习者的所有感官参与学习;二是在电子教程中嵌入互动练习、自动判分的测验和考试,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减轻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三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可学,这方面纸质教材是无法实现的。同时,开发图文并茂、集音频、视频、交互为一体,即适合课堂教学,又适合远程教学的立体化课程,开发成本非常高,不是一间学校所能承受,通过校企合作解决对接产业的教学资源是一个最佳的做法。该IT创业课程为了与IT专业无缝对接,精心设计了七个集图文、声音、视频、互动的IT创业案例,与“平面”的纸质教材相比,“立体”的多媒体电子教程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如图2所示:

基于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设计_基于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设计案例_

图2

如果创业课程只是“讲故事”,没有实践环节,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的效果必然不理想。为了解决创业实践,思科公司专门为IT创业课程设计开发了名叫Aspire的创业游戏。

Aspire 创业游戏是一种互动式角色扮演游戏(如图3所示),在这个游戏中,学习者如果想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掌握“硬技能”和“软技能”。IT创业课程的设计者认为:硬技能是可以衡量的,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到的硬技能:二进制、十六进制的基本运算、网络设备配置、 网络安全、VoIP、无线技术等;软技能则不容易被衡量,如: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经得起表扬和批评、能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具有主动性、能够承担个人和社会责任等。“硬技能”和“软技能”的结合才能使一个人成为一名更好的创业者或更优秀的员工。

基于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设计_基于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设计案例_

图3

Aspire仿真创业游戏融合了电子教程的“理论”即创业者必备的“硬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和“软技能”(团队精神、商业知识、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等),亦即第一阶段学生完成了前期的线上“理论”学习后,进入第二阶段线下实践(玩中学)环节。创业游戏的设计与我们常见的模拟城市、模拟人生电子游戏惊人的相似。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创业游戏只设计了两个游戏等级:基础篇(相当于网络集成商丙级资质)和进阶篇(相当于网络集成商乙级资质)。在基础篇,创业游戏设计者设计了11个仿真IT工程项目,11个仿真IT工程项目中,有6个IT工程项目是盈利项目,3个IT工程项目是售后服务项目,2个IT工程项目是公益项目。在进阶篇(网络集成商乙级资质),创业游戏设计了9个仿真IT工程项目,有6个IT工程项目是盈利项目,4个IT工程项目是公益项目。20项IT工程项目中,总共有72个工作任务,非常接近现实中的任务驱动,游戏渗透了企业家精神和作为企业家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由于创业教育与专业对接,且创业课程融入了游戏元素,实行“游戏化教学”,突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被动的“教授主义”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彻底解决了中职学生课堂上睡倒一大片现象。

(二)如何解决IT专业对接专业创业教育师资?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绝大多数中职学校之所以没有开设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虽说有观念上的问题,但最主要还是缺乏或者没有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可解决了课程资源,就像有了丰富的食材,是否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最终取决于精通厨艺的厨师。同理,成功开设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除了具备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有一批能胜任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

与某职校深度合作的思科公司,自然也意识到了师资的重要性,除了为合作院校免费提供对接专业的课程资源,也组织了对接专业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囿于成本,培训一般都是短期入门培训。由于思科公司开发的 Aspire仿真创业游戏是英文版,并没有汉化,对于中国的职业院校英语水平一般的老师和学生,游戏的英文界面成了师生创业“实践”教学最大的坎。所以有些职业院校IT类专业,尽管也开设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对接专业的创业课,学生完成IT创业理论学习后,由于老师自身也没有花时间、精力去“深研”Aspire创业游戏,只得让学生自己完成Aspire仿真创业游戏,学生在玩Aspire仿真创业游戏过程中,遇到难关,得不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时间一久,热情和积极性大受打击,实际的创业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某中职IT专业践行对接专业创业教育之所以有成效且能一直延续,主要原因是该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老师,其本身是专业课教师(非IT专业任课教师无法胜任IT创业课程教学),而且能“象企业家那样思考”,通过自身努力和组织各方面优质资源,编写了中文版Aspire仿真创业游戏“过关”说明书,事实上是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学生在“过关斩将”过程中遇到难题,而且这个难题学生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都无法解决,参考老师编写的《中文版Aspire仿真创业游戏“过关”说明书》或直接向老师请教,难题得到解决,自然能够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体会到了“创业”和“就业”的不同。从中我们也可能得出一个结论:创业就是解决他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填补中职对接专业缺失创业教育的空白,本身就是一种创业思维。

04

重视创业教育、尤其是重视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才是提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吸引力的必由之路

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为786.53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967.45万人。中职学校之所以出现升学热,不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是大学扩招的使然。如果中职学校不走升学之路,许多大学将会因招不到学生而关门。中职学校走升学之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保某些大学老师的饭碗”。且越演越烈的“升学热”,造成学历迅速贬值,今天,学历已不再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只是一个学习经历的证明。未来只有具有创业思维、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会有体面的人生。

2004年,美国创业教育联盟制定了《创业教育国家内容标准》。该标准不以某一阶段的创业成功当作终极教学目标,明确创业教育是一项贯穿小学、中学、大学至成人的终身教育过程。

且创业被认为是促进世界各地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的催化剂,创业不但与创新紧密联系,而且与创造就业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开设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也是为了强调创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避免学生走进社会后由于缺失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而盲目创业,造成不必要的风险,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灾难,中职有必要把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

因此,重视创业教育、尤其是重视对接专业的创业教育才是提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吸引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何力

来源:作者投稿

基于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设计_基于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设计案例_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i6.com/1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