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跨境电商商业模式画布,电商平台商业模式画布?

接着上一讲,本节我通过介绍一个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精益创业的三个阶段。

NETFLIX是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公司,在转型之前模型就是简单的出租DVD。对标的公司是BLOCKBUSTER(英国的DVD租赁公司,已申请破产)。当它复制到顶峰的时候,成为了一个超级独角兽。店面超过1万家,市值超过100亿美金。

在这个阶段NETFLIX是典型的线下模型,成本主要由店面成本和DVD采购成本构成。这个模型曾经很稳定,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NETFLIX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同时也伴随着机遇。

【0到1】

NETFLIX的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

里德·哈斯廷斯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他首次创业创办的软件公司Pure Software,成功上市后又被Rational Software(IBM 软件集团旗下之第五大软件品牌)收购。在创办NETFLIX的时候他已经38岁,作为互联网创业者已经并不年轻。当时他希望把互联网嫁接到DVD的出租业务中,以解决传统模式的两个痛点:

痛点一:租赁DVD交易成本高(往返取片送片)

痛点二:每个店的片源选择有限(流行大片抢手借不到,小众文艺片店面不提供)

针对这两个痛点,NETFLIX推出了一个O2O模型(1997年首次提出,O2O鼻祖),分成两部分:

Ⅰ 线下仓储、配送。(仓储自营,配送外包给美国邮政总局)

Ⅱ 线上完成选片、排片、预定。

这是一个经典的O2O模型,和我们今天的很多O2O模型很像。与线下的模型相比,这个模型砍掉的成本是店面的费用,增加了仓储和物流的成本。任何模式最后竞争的都是效率和成本。那么这个创新的O2O模型在效率和成本上,是否有足够的优势呢?

NETFLIX20年前就推出这个O2O模型在当时是很超前的,但是从0到1的测试也是非常痛苦的。公司初始试验了一批DVD,贴上邮票寄出去后,只有一家本地邮局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能够无损到达。当时美国邮政总局处理有两大体系:履带式的分捡和滚筒分捡。如果这个DVD的信封通过滚筒分捡肯定会受损,美国的DVD播放器解码能力也不如中国,稍微有一些划伤就读不出来了。所以这个模型初始测试是失败的。

面对首次试水的失败,里德·哈斯廷斯建立了一个团队,分头进驻到不同的邮政中心观察整个物流流程,通过观察DVD在邮局的系统中流转过程,找出保证DVD信封进入履带分捡系统的方法。最终团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驻扎邮局,经过大量的磨合和对接工作,进行了超过150次信封设计版本的迭代后终于确定最终版本。

NETFLIX的红信封

这个信封有几个特点:

特点一:纸制硬信封,坚固不超重。

特点二:内部隔板将DVD固定,不会晃动。

特点三:信封上有透明小窗,通过邮局的履带时,可以通过信封上的窗直读。

整个设计大胆、简洁、全部采用抓人眼球的红色。它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红信封”。就是这个信封可以带着DVD穿越千山万水,最终的破损率低于0.06%。这个数据非常重要,如果这个破损率到了1%,这个模型O2O有可能就亏损了。再优美的模式,最终都是落在效率和成本上,效率和成本跟不上就没有意义。

【1到N】

0到1突破了后,1到N是三个“标准化”:

定价标准化:

NETFLIX的定价:

7.99元/月 基本套餐 1张/次(邮寄光盘)

11.99元/月 标准套餐 2张/次(邮寄光盘)

15.99元/月 高级套餐 3张/次(邮寄光盘)

我在美国的时候,是NETFLIX基础套餐的用户,每个月大概看10张,这10个片子往来要贴20张邮票,每张0.37元,每个月的邮票费用就要花7.4美元。所以这个模式如果运营不能达到极致,是很难挣钱的。

配送标准化:

配送标准化涉及两个方面,仓储和配送。NETFLIX采取自营加外包。仓储自营,最后一公里配送是委托邮政总局。

NETFLIX的仓库花了三年的时间做MVP(1998年开始到2001年上线),2001旧金山上线第一个仓库,实现0到1之后快速复制。2002年1月份在洛杉矶建第二个仓库,2月份在波士顿建第三个仓库,同年随后又建了9个仓库,2003年建了13个仓库,2004年到2010年这个模型达到顶峰。在2010年共有56个仓库,覆盖全美2000万的用户。当年NETFLIX给美国邮政总局付了5亿美元的运费,占美国邮政总局信件运量的20%,体量如此之大,这也难怪“红信封”会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了。

NETFLIX的快速发展让沃尔玛感受到了威胁。因为DVD光盘当时也沃尔玛的重要售卖品类,彼时美国的电影行业DVD收入占比还非常大(顶峰时期美国的电影发行,来自于DVD的收益有40%),沃尔玛曾一度是最大的DVD分销渠道。

开始沃尔玛根本没有注意到NETFLIX,但当NETFLIX业绩提升到每天出借220万张DVD的时候,大量用户都选择了更便捷实惠的租赁,DVD销售量骤降。此时沃尔玛希望凭借成本、仓储等优势抢占租赁业务市场,但当时NETFLIX把这个模型的效率做极致,沃尔玛作为后来者,不具有规模效应,最后只得放弃。任何的模式拼到最后,效率和成本是核心、是关键。

算法标准化:

如果要调节需求,平滑需求曲线,就需要把主流大片分流,小众影片推荐引流。想要实现高效引流,就需要一套推荐算法。所以第三块儿是在算法上做到极致。

推荐算法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用户行为对人群细分。比如你看的片我有很多都看过,其中5个我没见过,系统就把这5个推荐给我,我大概率也会感兴趣,这个就是推荐算法的逻辑。

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想把推荐算法优化到极致是不容易的,需要去吸纳最顶级的算法人才。大家都知道即使是今天的谷歌Facebook、BAT也无法把世界上最优秀的算法人才吸进来,但是NETFLIX作为一家并不是特别大的公司,采用了一个特别巧妙的做法,有效吸收了社会最优秀的人才,成功地把算法这个内部的职能社会化外包了。2006年NETFLIX推出NETFLIX大奖,向全球范围内征集算法优化方案,他给社会公布了两个数据包:

数据包一:自己算法的开源。

数据包二:NETFLIX 48万个用户,1.8万部影片,超过1亿条的用户评价。

任何人感兴趣都可以下载这两个数据包,参赛者自由组队,只要能够在他内部的算法基础上,第一时间把推荐精度提高10%,团队就可以拿到100万美元的奖金(2006年100万美元还是挺有诱惑力的)。消息公布之后,2006年到2009年3年的时间,全球超过5万个数学家参加这个比赛,包括我们中科院的数学所的科学家。三年之后终于有一个团队达到了10%,获得了奖金。

NETFLIX后来没能成功推出第二期大奖,因为10%的优化就几乎把全球的算法资源已经榨干了。在这个赛道上NETFLIX的推荐达到了最高标准。这个创意对小公司尤其值得借鉴,内部智能永远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充分地借助社会的力量是非常有价值的。即便是谷歌、Facebook,也没有能力把5万个顶尖科技人才都招致麾下。如何撬动社会资源的杠杆,调动社会资源,来对企业模式技术进行极致的优化,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总结来看,NETFLIX通过三个标准化,将1到N到了极致了,既使沃尔玛进来或者别的巨头进来,也无法抗衡。由此可见O2O要做到很深很难。我国的O2O失败案例非常多,很多在效率上没有做到极致。

【N到N+1】

当一个模型达到顶峰的时候,也往往就意味着新的威胁即将浮出水面。2005年的情人节,两个小孩儿在车库里做了一个搞笑的视频网站,你可以把你拍的短视频放上去共享,转发。这个网站就是YouTube。一家未来影响全球的公司,就这样在硅谷静悄悄地成立了。

YouTube代表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成本结构。正如NETFLIX是把店面成本砍掉了,YouTube是把仓储和邮票都砍掉了。所以这个模型虽然当时虽然弱小,却可以创造蚍蜉撼树的奇迹。NETFLIX的传统业务面对巨大的潜在风险。不过这家公司比较神奇的就是在于,他对这种更迭有足够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YouTube2005年出现,NETFLIX2006年就开始自我颠覆,从一个DVD的出租的一个线下的O2O模型,开始转向在线视频的模型。很少有公司能够最终实现N到N+1,NETFLIX是一个特例。

在N到N+1的转型之后,这家公司从2010年占美国邮政总局信件运量四分之一的全球最大的DVD O2O平台,变成了今天占全美三分之一下载带宽的在线视频平台,完成了自身的革命性创新。这个转型过程有如壮士断腕,不可不为之。几乎当时所有分析师都认为,这家公司的发展会随着O2O这个窗口期结束陷入困境,股价曾一度下跌了80%,可谓惊险。

回顾一下,从0到1是精益试错,1到N是指数扩张,N到N+1是精益转型,这是三个不同的阶段,对应三个不同的能力模型,也需要掌握不同的战略节奏。

像上一节我们讲到的,团队能力要匹配。避免高配,掌握低配升级的方法(3B),在0到1的过程,去用1到N的打法,属于冒进。已经在1到N的阶段,还是用0到1的组织方式,就过于保守。要掌握不同的战略节奏,灵活调整。

NETFLIX在于整个过程没有换掉创始人,这和创始人有成功的创业经验,对不同阶段的能力模型,和战略战术都有很好的运用不无关系。

第二节的内容就到这里,最后一节我们会大家解析精益创业的三个误区,敬请期待!

【内部资料】 精益创业学习手册(第二讲)

*本文依据第一期银河系大学导师龚焱教授现场授课内容整理而成

主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龚焱教授

编辑:银河系大学梁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模式牛 » 跨境电商商业模式画布,电商平台商业模式画布?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