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设计创业模式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设计创业模式案例分析题答案?

这是长假的第五篇总结和反思,

前面四天的文章:

(一)顺势而为风口飞“猪”?

(二)资金管理与“融资烧钱”?

(三)创业“人”事坑:创始人、股东与合伙人

(四)创业研发坑:不要死在程序员和“bug”手里

今天总结产品与运营。

在创业执行层面的三驾马车里,技术门槛高,产品学问大,运营套路深。无论是学问还是套路,我都没有资格说太多,只讲一些常见的基本问题。

01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有一个著名的app,就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内容非常好,也经常推荐给大家,但是看的越多 越觉得他的名字不是字面的意思,恰恰相反。

产品经理可能是创业中被误解最多的职位, 它不仅是岗位,也是一个专业。但是”专业“属性经常被忽略了。

见到顾问或者外包客户的老板,我都想问一句,”咱们产品经理是谁“,我最害怕听到的回答是:”我就是产品经理“….,如果是咨询或者顾问还可以聊下去,外包我就打算走开。

没有“产品经理”的外包客户,需求描述模糊,经常有逻辑矛盾,而且频繁修改;我除了配研发还要配设计师,预算根本没法做,工期从来不靠谱;最后还总是落不是,一般都是”外包团没干好“的问题,尾款也常常遥遥无期,双方都是亏了时间又亏钱,赔了夫人又折兵,双输。

在研发产品和运营的三角关系中,产品是具有突出领导地位的核心节点。对于研发输出设计结果,指挥运营并从客户得到反馈验证产品设计,进入下一轮迭代。

对于企业来说,老板可以作为产品第一责任人,这是正常的。但是不要觉得产品门槛低,或者谁都可以做。在目前的学科中少见产品经理这个专业, ”工业设计“之类的已经存在很久了,只不过很多创业者距离传统制造业和行业较远,没见理解和接触过。

产品经理需要统领设计团队,他必须懂得“设计”,设计的”专业性“是无需怀疑的,设计不仅仅是”视觉设计“,还有功能交互,用户体验等等等等,大的产品周期还包括市场调查、精品研究以及用户数据分析。产品经理的工作输入,往往是“需求”,需求可以来自多方面,但是不能“短路“给研发,这其中,产品经理是核心的消化分析和设计枢纽。

在产品经理的角色混淆中,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用“个人体验”代替用户的“需求“, 我记得早期有个经典的创业案例:三个爸爸。在这个案例中,创业者和用户群体是重叠的,产品设计的个人体验就比较容易匹配,但是绝大部分创业者和目标用户是不重叠的,不能用“我觉得”“我需要”来猜测目标用户的需求和体验。“面向哪些用户”属于产品经理工作的输入的起点,需要老板决策,这是老板的责任,参考第一章提到的“定位”。具体产品的设计,需要产品经理去专业的市场调研和用户分析。

在创业案例中,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不多,大部分是平台和产品核心的商业模式,团队中,产品经理的水平权重远远大于技术合伙人,他的”专业“很多地方别人无法覆盖,老板也不行。

创业者需要 放弃自身的“傲慢和偏见”,尊重专业的产品工作方式,尽可能不要自己下场开车,决定目标和目的地,让专业司机和导游干活。

02

“大而全,高大上”

这是屡见不鲜又层出不穷的创业“坑”例,与昨天的“研发坑”有关。

启动一个产品规划的时候,要关注核心功能和用户的最直接体验,多参考前面提到的《精益创业》和《定位》两本书。

在精益创业中提到了一个产品概念:mvp, 最小化可用产品。

在早期版本中,一定最简化设计和功能,把一个基础能用的版本尽快上线, 这不仅仅是预算和时间的要求, 也是聚焦的要求。

用户在使用新产品的时候,习惯上有本能的胆怯和犹豫, 信任度很低,接受门槛也越来越高。这个时候最直接最简单的功能和操作往往是用户最想要的。 不信打开手机,把最常用的app一个一个翻出来,你会发现,没有一个是“高大上,大而全”的,所有的产品就很简约和朴素,这才是好产品设计风格。

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参考”抖音“, 第一次打开就会觉得他“很好用”,抖音把绝大部分短视频功能全部去掉,只保留了必要的操作,很多还掩藏在其他菜单里,直击屏幕就可以点赞,上下划就实现了导航,内容直接推送到用户眼前,播放结束自动重复。这些简便的设计,为后台运营和流量带来了巨大的操作空间和数据膨胀。

微信的总设计师张小龙,在多次分享中也强调了产品设计的“克制”。

在互联网深入渗透之后,用户其实已经对 “功能”越来越疲惫和麻木,一个手机能够安装的产品和频繁使用的产品都非常有限,而竞争对手也不断的涌现, 在不擅长和没有聚焦的领域,过多的功能设计都是累赘。增加产品和开发迭代周期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增加用户学习难度。

产品的功能是动态的, 并不是一开始就需要完善打包在一起,可以根据运营需要补充。

产品设计从mvp开始,快速与用户一起迭代开发和完善,这是目前成功率比较高的创新模式,因为用户对产品设计的话语权,是决定性的。在创业初期设计产品必须多做减法,功能实现的欲望和冲动都是魔鬼。

这部分,小米的团队写了一本书来总结经验:《参与感》

一方面在用户心理上做了总结,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喜欢参与感,也习惯在自己使用的产品设计中体会“存在感”,这也是一种“精益创业”的模式。

03

“用户是上帝”?

这里讨论的不是市场宣传口号或者“企业文化”,而是在产品设计中,面对用户需求的态度:需求不是产品设计,产品和运营要“超预期”

在很多”用户至上“”以用户为核心“的创业案例中,这种现象很常见。

市场宣传中的口号,并不完全代表企业内部运营的实践。说和做是不能完全统一的。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被看作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创业者,也是最伟大的产品经理,面对这个问题,他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

《乔布斯传》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是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

技术革新在时刻推动着时代的变革,在这个浪潮中,熟悉技术特性的创业者,预先看到了用户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的可能性, 也有能力设计出超过用户认知的产品,这是“超预期”设计。

这个高度永远是“用户需求“无法企及的,也正是创业最鲜亮和耀眼的部分:用产品革新社会。在设计者心中,真实的上帝不是”用户“,换成乔布斯更合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除了“技术革命”,产品作为“服务”的载体,在设计中需要体会周到的服务,产品是有“温度”的。

产品本身就是运营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产品和运营是一前一后的组合工作。

推荐一本”老“书《超预期》,不是来自创业领域,是真的以”用户为上帝“的酒店服务行业。 作者是丽思卡尔顿酒店培训中心的创始人。

这本书从“细节”和“服务”的角度解释了 让用户体验“超预期”的真谛和收获”超额利益“的结果。

用户从来不是一个人,是一群“贪婪、懒惰、挑剔、矫情并且冷酷无情的势利小人” ,面对他们的要求和苛责,产品设计和运营的视角必须是上帝与奴仆的结合。

在产品和运营工作循环中,有一个最简单的抽象哲学:面向哪些用户,他们来做什么,得到什么结果。所有产品和运营的基础线条就是这个, 从《定位》开始,以《超预期》达成目标。

作为普通用户,在我们记忆中,这种体验真的不多,但是每一个都是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第一次拿到那个“iphone”,第一次进入一个“眼睛一亮”的酒店,以及反复消费的餐馆和旅店。这些产品和服务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他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bug”,也不是把“用户需求”都注意满足了,他们就是会被大量”五星评价“的那些”超预期“的产品和服务。


行文至此,长出一口气,这是第五篇反思,这五部分凑成一个完整的“架构”,明天总结一下做个了结,今天长话短说,就写到这里吧。

ps. 排版和配图以及一些必要的解释框图我都没有来得及做好,非常抱歉,等长假后,打算重新整理一遍再发出来,这里请多包涵!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模式牛 » 设计创业模式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设计创业模式案例分析题答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