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cp交友活动运营模式是什么样的?cp_运营?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和传统商业模式转型,95后的泛二次元及粉丝群体正在以超高的购买力和话题性进入主流视野。他们逐渐长大,成为消费主力和掌握网络舆情话语权的一员,无数想做年轻化品牌升级和形象打造的品牌方们,都在寻找能够刺激这个消费群体痛点的营销项目。

当95后还在现实社会中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宅、腐、饭属性的时候,这些热爱,在营销界其实也已经被明码标价了。

粉丝常常被看作是一个同质性很高的群体,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粉丝,而 “粉丝”的名称之下,又存在不少特点各异的群体。

以偶像团体为例,他们的粉丝就可以分为团饭(喜欢一个团全部的人)、唯饭(只喜欢该团中的某一个人)和CP饭(喜欢一个团中较为亲密的两个成员,并将之组成CP),其中CP饭则可以说某个圈子的众多粉丝中,最不配拥有姓名的一个了。

毕竟其他粉丝还有周边和各种线下活动的服务满足,反观CP饭们,本着“圈地自萌”的原则,自我满足全凭一点,那就是“意淫”。

圈地自萌是因为爱好比较小众和主观,所以该圈子的粉丝们都普遍有不在公众平台大肆宣扬或争论的自觉。CP饭的圈地自萌,是出于对正主,也就是粉丝们所饭的明星或偶像本人的维护,希望自己的热爱不影响到对方生活——毕竟大家饭的CP,多是百合或耽美,哪怕是男女配对的CP也少有修成正果的,CP饭们比谁都清楚没那么多假戏真做,即使那些温柔证据是真,面对现实世界也只是平添一些意难平而已。

但一个让资本无法忽略的事实是——即使只是圈地自萌, CP饭的数量和捧人能力都是极为强大的:靠CP网剧起家的,如《逆袭》或《上瘾》,剧情和制作均不忍直视,堪比乡村爱情故事的场面却硬生生靠着CP捧红了几位主角,黄景瑜因《上瘾》一举成名,现在已经完全脱离了耽美剧演员的身份,频频登上综艺和荧幕,成为新一代的流量小生;今年的《镇魂》更是火爆,两位主演频繁捆绑霸占微博热搜,成为今夏的一个现象级网剧。

于是,通过“组CP”圈粉,高效运作社交平台、占领话题热点就成了一种营销手段,“营业CP”这个概念也就出现了。

营业CP其实跟人设一样,就是把观众喜欢的东西呈现给观众看,更多的受众喜欢看这两个人组CP,那就增加他们的互动,表演性质明显,听上去简单,却很难把握好其中的“度”。

CP饭也是因对某对CP抱有共同的热爱而聚集在一起的,他们通过想象构建出另一个世界,和所有的小圈子一样,那里有一套非常严谨的体系和交流方式,他们对圈子有很强的忠诚度和排他性,针对CP做营销就像是在走钢丝,你不能犯错,也不能超过某个度,因为CP饭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热爱大都是出于幻想,狂热的同时却又有足够的理智,他们更愿意沉浸在自己构建出的世界中,那里有对他们而言刻骨铭心感情内核, CP营业一旦过度,就会把正主商品化,欺骗的意味反而变得明显。

比较严重的后果,就是营业过头,CP饭壮大,其中有真情实感者也有吃瓜看乐者,人数一多,“圈地自萌”就会变得不可控,影响了正主的工作和他们真正的私人感情,对其他粉丝造成了影响,甚至导致CP双方最终分道扬镳,CP饭也纷纷脱坑转路转黑。

当影响力和群体逐渐壮大的时候,兼具消费者身份的CP饭们,与商业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所以,CP营销到底该怎么做?

如果是以CP饭参与者的身份回答,答案肯定是:“不要做”。

CP饭对正主自发进行的宣传、打榜或是对两个人之间故事、歌曲等文本内容的创作应该是属于礼物经济的范畴,他们所做的一切并没有明确的预期回馈,仅仅是为了和有共同爱好的人进行一种分享,而且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的是CP间的感情,感情本身应该是纯洁且无利可图的,很多CP饭都不希望太过高调,任何一点商业和营销性质都可能会污染他们构建出的幻想世界,做多了反而吃力不讨好,会让这个群体失望。

营销一切以利益为先,但CP饭更看重的则是“爱”,一旦和商业化沾上边,那么两个人的味道就变了,所以CP饭肯定都是不希望自己的CP被营销的。

但是,如果以观测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我们看到的是被炒CP的双方都获得了极高的流量和曝光度,借助各自的流量基础实现了势能叠加效应,彼此拥有了更好的平台,后期即使不再捆绑也能有好的发展,带来的红利也是切切实实地摆在那里的。

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CP营销是一种手段,一种让正主获得更多流量的手段,即使CP饭们并不喜欢,它也确实带来了足够的利益,它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而非参与到CP饭的世界里去,与他们共享热爱。

归根结底,营销到底做不做,还得看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但需要提出的一点是,虽然使用手段和技巧可以迅速获得收益,但也不能把粉丝的真情实感当成韭菜,否则,红利和流量过后,所使用的手段就会变成双刃剑,给自己带来危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模式牛 » cp交友活动运营模式是什么样的?cp_运营?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