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文旅洞见”公号,订阅“文旅洞见”公号,看清趋势思考未来】
近段时间,每天都会和做文旅的朋友聊天,了解大家有什么新动态、新思考。
有人提到了国内的文旅地产,去年新增加了200多个项目。
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又缺少打造IP内容的能力,还是做房地产的那套运营思维。
非常不看好,认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这让我想到了阿那亚,我一直很佩服和好奇。
佩服是因为6年时间销售额从4000万做到了30亿。好奇,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从一个烂尾项目做到服务的业主超过10000户?
所以,我花了点时间学习、研究,他们是怎么做的?
确实,阿那亚在项目运营上,有很多独到的思考和做法。
今天,我试着整理这些独到的思考、做法,分享给你。
大多数文旅地产项目是非刚需的产品,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情感价值的需求。有点像,名牌包包、香水、葡萄酒。
一套非刚需的,海边度假房子要卖出去,就必须要有深度的用户洞察。服务一批特定的客户,作为项目的基本盘。
阿那亚,可能是中国文旅地产中对客户理解最深刻的品牌,至少也是之一吧。
在用户洞察这件事上,阿那亚,是怎么做的呢?
1、聚焦用户
阿那亚,处在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县,远离市中心,一开始基本无人问津。
创始人马寅,2013年接手这个项目时,向银行贷款10亿,每年要还款1.5亿。当时年销售额只有4000万,压力可想而知。
资金有限、地理位置偏僻、需求小众。
所以,找到精准的客户,是首要任务。
马寅,锁定了阿那亚周边的两座大城市北京和天津。
北京距离阿那亚300多公里,将近4小时车程。
天津距离阿那亚200多公里,自驾2小时左右。
北京人和天津人自古都有去北戴河避暑的观念。
如果你来操盘这个项目,重点挖掘一个城市的客户你会选哪个?
我猜有部分人会选择天津,天津距离阿那亚更近,而且天津人喜欢悠闲的慢生活。
但,阿那亚选择选北京人作为主要的客户群体。因为北京是一个新移民组成的大城市,大部分人来自五湖四海,无论在北京多少年也未必有归属感。
在北京生活,是高强度的竞争状态。到了节假日,迫切需要一个身心灵休息的地方。
暂时放下自己的KPI、OKR,对北京中产来说这是一个“刚需”,而阿那亚满足这样的需求。
反过来看天津人的生活,相对悠闲,下了班闲聊会儿、打会儿牌、喝点儿小酒。平日就会享受生活,在海边买房绝对不是他们的刚需。
据统计,阿那亚99%的业主是北京客户,只有1%是天津人和本地的。
聚焦了重点攻克的城市,接着定位年龄层。
最初阿那亚目标客户群50后和60后,这部分人财富多,也到了享受生活的年纪。但财富多,不一定真消费。
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房产,比如,在三亚的海边。阿那亚产品对他们来说并不稀缺。
再看80后,他们处在人生和事业的上升期。对未来充满信心,有更多的收入预期,愿意边工作边享受生活。
北京80后中产,成了阿那亚的第一批种子客户。
单点突破,聚焦一类客户,一个需求,一个产品,一个渠道,这是阿那亚破局走到今天的核心策略。
2、深挖需求
北戴河项目的成功,有了更多的合作机会。阿那亚一度想在全国的省会城市周边,都开辟一个度假项目。
假设实现了,乍一看全国有几十个项目,规模庞大、蒸蒸日上。
仔细琢磨,这是一个巨大的坑。每开一个项目,都必须去寻找新的客户,发现新的需求,再找到新的渠道。
的确,挖掘北京80后中产们的更多需求,才是阿那亚产品及服务的刚性客户。
管理学上有一个关于市场的经典矩阵,安索夫矩阵。
围绕老客户的需求打造新产品,既满足需求也足够信任,这样的项目更容易成功。
这是阿那亚在拓展新项目独特的方式,老客户是项目基础盘。
比如,北京周边的山里有两个项目,金山岭和雾灵山,都是为了满足北京客户的不同需求。
有人喜欢海、有人喜欢在山里、有人喜欢冬天去三亚、有人喜欢出国度假。
总之,阿那亚优先挖掘北京客户的需求,然后再向外拓展。
服务好你的老客户,让他们满意。在信任的储蓄罐里不断存钱,客户就会回馈新的需求,产生新的购买。
——
非刚需的度假市场,必须搞清楚这四个问题,客户是谁?客户在哪里?客户需要什么?客户愿意花多少钱?
不要围绕着产品特点去拓展,而要围绕着客户的特点去拓展。
时间回到,2014年的上半年。
阿那亚第一期房子要赶着交付,赶工的过程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很多活做得非常粗糙。
那时的马寅在思考一个问题,万一房子交付不出去怎么办,大家不满意出现集体性退房事件又怎么办?阿那亚承受不了这样的后果。
想着先帮客户解决问题,用过去做房地产的经验成立一个社群。
马寅亲自带队,成立了一个交房团。给到客户一些服务承诺。比如,5分钟回复问题、一天内给到处理问题的方案、记录客户提出的每个问题等。用好的服务态度来弥补产品上的缺失。
最终,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发现,让客户感受阿那亚解决问题的诚意,客户回馈相应的信任、友好协商。
客户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这是消费心理学上说的“互惠原理”:感受好意,做出相应的回报。
通过社群运营,阿那亚还省去营销费用,也不用打广告,有95%的销售是老客户转介绍带来的。同时老客户还能产生复购,消费新项目。
那么,阿那亚具体怎么运营社群,如何提高客户认同感的呢?
三点。1、扎实服务。2、共创规则 。3、激发参与度。
1、扎实服务。
刚成立社群,为了解决房子交付的问题,社群能及时处理客户的问题。
社群中客户提出问题,阿那亚及时响应给出解决办法,客户反馈满意或不满意,阿那亚交付满意的结果。
即产生内容也创造价值,这是社群连接的必要性。
扎实服务,是阿那亚开启社群价值的第一步。
比如,马寅给阿那亚的收房团队提出一个要求,客户的任何问题不允许反驳、不允许解释,只允许记录。
有一个业主提了五百多个问题,一一回复解决,今天解决哪些问题,明天解决哪些问题,剩下的问题多长时间可以解决。
在社群里客户感受到,阿那亚扎实的服务,用公开、透明的态度去解决好每个客户的问题。
2、共创规则 。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部分问题,不是阿那亚和单个业主之间可以解决的。
出现了,业主和业主之间的问题,业主和访客之间的问题。
把社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放在社群里和业主们讨论、碰撞,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公共规则。
比如,业务公约,养犬公约、访客守则,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
举个例子。
有次一个业主家干活的农民工,去业主食堂吃饭。被另一个业主投诉了,业主食堂什么人都可以去吃饭的吗?
这个问题就放在社群里讨论,怎么解决这样的情况。
有部分业主说:可以去食堂吃饭,社区中提倡人人平等。
另一部分业主说:你家农民工去食堂吃饭,阿那亚工地有那么多工人,是不是也可以去食堂吃饭,那要建几个食堂才够用。
还有部分业主说:西方的工人干完活,都需要回家洗个澡,再去公共活动的场所。
最后,社群里达成一个结论:所有衣衫不整者不要去食堂吃饭,包括业主。
如果,是阿那亚单独制定社区规则,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共同讨论的公约,大家会认同,也真正愿意去遵守。就这样社群产生了新的内容、新的价值。
3、激发参与度。
马寅以村长的身份,参与社群运营,帮助业主们解决问题。也会把处理的问题整理成文字说明,被戏称为“村长小作文”。
一来二去的交流中,发现很多的业主需求,慢慢地衍生出了新服务、新内容、新社群。
阿那亚的社群有两种。
一种是业主群。只要你是客户,你在阿那亚买了房子就能加入到这个社群。
另一种是兴趣群。有几十个基于兴趣的社群,客户作为内容生产者的主力,阿那亚是辅助、支持的角色。
比如,阿那亚有个“孤独诗社”,是业主自发的社群,因为线下一场诗歌朗诵活动,得到了其他业主响应。
之后有专业的老师辅导,各种节日举办线下诗歌会,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业主也就越来越多。
阿那亚在背后推波助澜,提供场地、帮助筹办、推广宣传、匹配专业人士,让更多客户参与进来。
这样的社群活动还有很多,体育比赛、歌唱大赛、戏剧演出等等,大部分都是业主自发组织的。
客户发起社群,社群产生内容,内容吸引更多业主参与。
激发每个人参与感,真正获得情感需求。
——
社群运营的本质是什么?
为了解决交房的业主的问题,成立社群,从一个简单的切入开始。
又因为信任,社群产生了其他的内容,更多客户愿意参与、发表观点,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归属。
阿那亚,社群运营的好,本质上是有效触达客户,并占用他们的时间。
这才是社群运营的本质。
阿那亚社区的95%的房子,都是老客户推荐新客户成交的。
上一篇私域内容里讲过,转介绍是私域里威力极大的流量工具,但提前条件是你的极致服务。
我个人觉得。
阿那亚从2013年起,始终走在极致服务客户的这条路线上,也是他们长期的方向。
有人说,任何一家企业都要服务客户,服务客户是一个基本的能力。
但,能把服务做到极致的品牌,靠服务能力吃饭的,屈指可数。
阿那亚是其中之一。
看看他们,具体怎么做的呢?
员工培训。通常你新入职一家品牌的服务岗位,第一件事是参加培训。
培训你的可能是公司老板,或高管。学习了一堆内容,公司战略、今年计划、服务宗旨、服务理念、岗位职责等。这种自上而下的培训,会给新加入成员有一些基本服务理念,但很难彻底理解,更别说执行了。
阿那亚给新员工第一堂课培训课,就是浸泡在社区里去服务客户,慢慢去感受阿那亚的服务理念。
用老带新的机制,让每位新员工单独服务客户前,都会有一年的学习期,跟着老管家一起服务业主。
学习,如何处理客户投诉、如何跟业主沟通、如何在社群里回复业主的问题等。
经历了一年的浸泡式学习,能留下的员工都是认同阿那亚的服务理念,能深度服务好客户。
服务体系。靠服务赢得客户的品牌,独立成立一个公司服务部门,是一个管理观念上的误区。
品牌需要一个系统服务客户的体系,整个公司所有的人都要配合。
阿那亚的物业和客户打交道最多的部门,处理客户问题,都是他们冲在最前线。
所以,阿那亚规定公司其他部门必须是围绕、支持物业管家的工作。
有了这样管理体系,极致服务的理念才有可能实现。
比如,一位业主的孩子希望去马场骑小矮马,当时已经是马会快下班的时间。这位业主第二天就要返回北京,在聊天中表达了遗憾。管家听说这件事情,马上向马会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马会决定推迟半个小时下班,接受业主的预约,实现小朋友的心愿。事后业主非常感动。
这样的事,在阿那亚还有很多,一件件小事的背后,是整个团队的服务意识。
每个部门在服务这件事上有各自的角色,相互支撑。
服务激励。阿那亚鼓励员工,尽可能为客户提供延伸服务。
比如,为社区老人义务理发、帮业主接待朋友、送生病的业主去医院等。
不少业主用发红包的方式,表达对员工贴心服务的感谢。
但,阿那亚规定不能私下里接受业主红包。
两个原因。
一是,红包奖励可能会让员工的服务有分别心。
二是,红包奖励都是给能接触到业主的员工,其他在后台做服务支持的优秀员工,时间长了会有失落感。
在社群里,和业主们探讨后成立一个红包群。
业主可以在群里指明红包发放对象,并说明理由,有专门的管理者统一接收。同时业主每发一个红包,公司拿出三倍奖励,一起放在奖金池。一半奖励给员工,一半放在奖励基金。
员工不会知道谁发的红包,也就没了分别心。其他优秀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也会有奖金池的奖励。
你要员工做到什么,就要兑现相应的奖励,鼓励他们创造更多极致服务的可能性。
有服务理念、有管理方法、也需要合理奖励制度。
现在又有了新的迭代,不再接受业主红包,改为表扬和鼓励。阿那亚创建了独立的员工服务奖励制度。
今天的阿那亚,就是靠服务客户一步一步干出来的。
服务能力的建设,可能才是文旅地产项目更长久的路。
最后的话
看完阿那亚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
我个人是敬佩这样的做法,用赚慢钱的方式,经营一个文旅地产品牌。
用马寅自己的话:阿那亚用延迟满足的心态,去做好服务、做好运营、做好内容。未来能赚到的钱,一定是在阿那亚以外,阿那亚以上的收入。
学习了阿那亚的案例,我做了三点总结:
1、聚焦特定人群,持续洞察需求
2、有效触达客户,与客户建立强关系
3、打造深度的服务体系,提供极致服务。
羡慕阿那亚同时,我不知道,有多少文旅地产项目,能做到和他们一样。
相信你,能从这篇内容中得到一些启发。
祝福阿那亚,也祝福其他不断探索的文旅地产品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i6.com/18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