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读后感?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第五版?

1

去年开会的时候说:“不能以GDP论英雄!”

今年开会的时候,2022年GDP增长目标定位5.5%。

这个目标远低于往期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历年谷底。

于是在前几天一个财经论坛上,有个朋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GDP增长目标这么低,代表着什么??

是代表中国经济增速压力增大,经济开始下行了?

还是……代表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实质阶段,高质量增长已经初具形态?

我认为这问题非常的有深度、有意义!

因为这问题初看起来会觉得很扯,但是细分之下,其实提出的是:

GDP目标下调,到底是“经济增长需求与动力之间的矛盾”,还是“经济增长需求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在白话一点:到底是因为我们干不动了,还是我们准备转型更好的了?

须知,《矛盾论》中说:每一个矛盾系统当中,必定有且只有一个主要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就解决了所有次要矛盾。

所以,它俩谁是主要矛盾,就决定了我们自我发展以及未来投资的方向!

走错了,就会越走越难,走对了就会越走越顺。

比如,如果是前者,那么如此之低GDP目标水平代表着“中国经济增长不动了”。

这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代表着未来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失速风险。

那么我们的投资思路,必然要走向全面守势,抗险、抗压资产配置必须大幅提升。

但如果是后者,则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信号,代表着新经济转型进入了爆发蓄力阶段,未来将会有密集的高增长投资区涌现出来。

那么我们的思路必然是要走向略激进的方向,积极寻找高质量增长点,提前布局未来的高增赛道。

就如16年的时候,我们面临房地产市场的两个矛盾选择时,到底是选“房地产是经济增长的毒瘤”,还是选“房地产是经济增长的工具”一样。


“清盘”与“买房”之间选的选择,直接造就了五年后人与人之间,天差地别的结果。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现在我们又必须开始选择,向左还是向右?

这是核心问题,关系到未来我们是会乘风而起,还是望洋兴叹。

2

如果咱们想分清这个方向,我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GDP,并且闹明白什么是“高质量”,什么叫“低质量”。

首先,GDP通俗上讲,就是全国人民在单位时间里生产财富的总值。

是包括物质和服务在内的商品标准价值,减去成本以后得出来的东西。

这就面临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曾经的GDP概念里,溢出成本是否进行了计算。

中国,或者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再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坚持了西方经济思想当中,以GDP为导向的思维逻辑。

这种逻辑在经过反复的宣传和渲染以后,被当做主要考量经济和老百姓生活福祉的一大标准。

而且中国也在以GDP为王的思想上,大力发展代工业、重工业、以及房地产等GDP权重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是,客观事实上,如今我们在GDP体量上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了,但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或者说幸福度是否真的可以像欧美宣传的那样,与GDP挂钩呢?

显然是不能的。

我们生活压力更大了,负债更高了,同时医疗和养老成本也开始急剧增加。

很显然,过去夸大GDP经济福祉的言论,并不是完全可信。

究其原因,GDP的增长是以市场价值端作为衡量标准的。

它能够极大地体现出“利润增长”,但是很难体现出“成本”带来的副作用。

在重度资源型经济当中,GDP的增长所带来的隐性成本,可能是远超我们想象的,甚至是会造成巨大“亏损”!

当我们计算一个产业GDP的时候,我们只能计算这个产业创造的价值,而不会计算它对环境、对生存成本的破坏。

讽刺的是,这种成本反而还会体现在另一个产业的GDP增长中,这本身就很荒谬。

比如说,有一家造纸厂,他每年能创造10亿产值的GDP。

但却严重地污染了方圆十公里的水土资源,也导致了更大规模的生态污染。

此时,我们为了治理这家造纸厂的污染,可能需要投入5个亿的环保资金。

而这5个亿的资金,会变成水源净化设备、环保岗位工资、树苗、净化池、拆迁移居等等等等。

而这些东西,很显然就是另一块GDP增长。

一来一回,我们创造了价值10亿的造纸GDP,以及5个亿的环保GDP。

总计15亿GDP出来了。

但是呢……真正能够被我们用来使用和消费的财富,其实是只有那些纸张,剩下的都是为了堵这个污染窟窿而弄出来的额外成本。

“亏损”摇身一变,就被写成了“利润”,这完全是在玩数字游戏!

版面GDP数据增长15亿,实际GDP增长其实只有5亿!

这还不算给居民带来的各种身体上的伤害,以及附加的医疗GDP增长!

对了,还有生态灾难这种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潜力透支。

就如同我们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放牧,结果草地变沙漠,然后我们在重新治沙防沙一样。

这基本就是一家污染,全民买单。

如果初期生产环节就把这种破坏被控制住,这些钱,本身是不用花的。

所以,在把这些成本都算上以后,这家纸厂贡献的实际增长,可能连3~4亿都不到。

那么,我们花费了巨大的成本资源,最终实际上只拉动了不足数据当中30%多的实际财富。

这样的GDP质量能否算高呢?

我们每增长8%GDP,就要额外多增长11.42%成本,甚至可能更高。

而且随着几何式的成本增加,增长的代价终会高到无法承受,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些成本,都将出自于生产端,也就是中国这样的工厂型国家。

而欧美在疯狂强调GDP福祉的时候,我们得看请一个现实:他们只会为商品的净成本买单,而对于制造商品时的这些“溢出成本”是视而不见的。

他们因为GDP带来的高质量生活,都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低质量发展。

更确切地说,是:世界幸福,中国买单!

这两年的大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保持GDP高质量增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果我们按照老的生产模型推论,8%的GDP增长当中,可能有5%~6%都是额外成本,真正的净增长比我们想象的低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无法从高质量增长当中获取幸福的原因。

就像房价一样,光计算房地产的价值,从不计算全民为此付出的大量成本和代价,也不考虑高房价加剧了多少内卷消耗。

而现在,如果我们的生产结构是要创造出5.5%的高质量增长,少一点污染、少一点浪费、多一点效率和附加值。

那么减去这些“擦屁股式”的溢价成本之后,将GDP当中的水分挤出去,可能实际创造的有用价值要远远高于8%的增长。

就好比例子中的造纸厂,虽然高质量生产会令其成本激增,他能创造的GDP从10亿下滑到了6亿。

却也节约了治理环境额外的5亿花费。

那么,纸面GDP确实是从15亿下跌到了6亿,但是这6亿比当初15亿时候的实际增长还要大,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

如此看来,5.5%增长确实比8%要“能打得多”,当然也困难得多。

那么,如果我们确定5.5%GDP目标,是因为高质量增长转型造成的。

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在未来我们的投资甚至个人事业的方向,也需要向“高质量”赛道转移。

高污染、强资源依赖型企业和赛道,当年“自己污染,大家买单”的生产思路会被锁死,其自身的运营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

这类赛道的投资风险会越来越大,利润会越来越低,日子会越来越艰难。

智能型生产链供应商,低耗、低排类技术赛道,高净值科技数字赛道,新能源及减排设备赛道,必然会迎来更多的确定性投资机会。

产业系统必然会围绕着这个”5.5%“,进行更剧烈的K型分化。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模式牛 »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读后感?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第五版?
分享到: 更多 (0)